在空間內,時常聽到照顧者會告訴孩子:

「你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啊!」

「玩具要分享唷。」

「玩具是大家的,你先去玩別的,這個等下再玩。」

這時候,想請爸爸媽媽稍稍等一下,並且把場景往回倒一些,是發生了甚麼事情?因此您期待孩子可以這麼做。

 

學習「分享」、「共好」,對2-3歲階段的孩子,實際是具有挑戰的任務,

對物品所有權、分享的概念都很模糊,會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「我的」,

即使分享了,也不會對於這個概念有太多的理解,

很常是被其他更新鮮的事物吸引走了注意力。

但這並不會代表孩子的個性不樂於分享,或是學不會分享。

 

試想如果我們對正在投入的物品、事情或活動感到十分有興趣,

結果突然被打斷、抽走,或是告知不能做了,我們是否也會感到失望、生氣與無奈呢?

孩子的情緒都需要照顧者們的理解及同理,

先理解以身心年齡來看,「不分享」這是很正常的反應,

在育兒+,期待照顧者,都能練習承接、回應孩子的各種情緒,

當下次遇到「分享」的議題時,

先觀察孩子的需求是甚麼,試著對話、幫助孩子梳理情緒:

「你對哥哥手上的玩具很好奇對嗎?」

「你剛剛玩的玩具被拿走,所以你不開心,有點生氣。」

「你是不是擔心你的玩具不會回來了?」

「哇~這個玩具看起來好多人喜歡,你也很喜歡對嗎?我有看到你一直在看那個玩具。」

 

在育兒+,期待照顧者,都能練習承接、回應孩子的各種情緒,在空間裡,我們就是孩子最佳玩伴。

 

#育兒+花蓮站

#空間小日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