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早晨的小巧空間裡,一趟名為回應式照顧的旅程正要開始!

育兒的路上總有許多第一次,身為父母也是第一次,當大人們願意慢下腳步帶著好奇去觀察理解孩子,像是「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?是不是想要?」,便有機會從中看見孩子的特質與不同樣貌,試著跟隨孩子的目光,去重新欣賞或發現更多的可能性。

「我留意你現在怎麼了,這種感覺很難受,對不對?媽媽(爸爸)知道喔

記得某次團體的尾聲,發生孩子搶奪玩具的情形,兩位媽媽不約而同語氣平緩地說:「你是不是想要玩哥哥手上的車車?很著急對不對?」、「你是不是現在不想把車車分給弟弟玩?所以好生氣?」,孩子的情緒還需要時間等待消化,但大人們即時的話語,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能被接住的。

「大人好,與孩子的關係自然往好的方向去!」

當大人先穩定自己的狀態,才有餘裕等待並回應孩子,有位媽媽曾感嘆地說:「過去只想著練習同理他人,但沒有心理健康的自己,又怎麼會有能量去同理到別人,正確回應對方的情緒呢?」

是呀!找到可以支撐、安頓好自己的方法,其實並不容易,是育兒這趟旅程中要不斷去找尋和嘗試的!團體分享的可貴之處在於,育兒經驗的相互連結,常引發彼此心中的共鳴,因為感受到氛圍的安全與溫暖,也讓現場的父母願意述說更多。

育兒沒有途徑,這條漫漫長路,育兒+會陪你一起慢慢走!不見得全是好走的路,但相信大家會有機會遇見最適合自己與孩子的那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