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如往常開心的和育兒+老師道早安,相當熟悉入館流程的他,不提醒站在身旁的媽媽要量體溫呦」、要洗手 

媽媽看見樂能自在的空間遊玩,悄悄的來到我的身邊,想要分享「戒尿布」的事情,全家人希望在托育,樂成功的跟尿布saygood bye使了好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,發現出現憋尿頻尿、便徵狀,甚至排斥如廁,感受到孩子對於戒尿布的不開心,但大人覺得是重要的事情,因此「不得不做」,親子間關係與情緒為此該如何能夠拿捏與處理呢? 

 

大人們您怎麼知道孩子準備好了? 

戒尿布是個過程,想讓孩子樂意坐上馬桶、學會上廁所,需依賴父母 #觀察 #理解 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進行,才容易成功學齡前幼兒著重在身體基本能力的發展情緒穩定的能力,孩子在這段時間中身體發展的階段都和心理狀態緊密相關,成人太過著急會給孩子太多壓力,讓孩子的心理處於焦慮的狀態。 

 

孩子,我們一起慢慢來 

請讓孩子慢慢來,用孩子自己的速度協助他們脫離尿布。 

在照顧者覺得可以試試看的時候,孩子討論一下,問問孩子是否願意嘗試如廁,無論成或失敗請試著 #同理 #優先回應情緒, 

我知道好像沒那麼容易,但是我們可以慢慢練習。 

「沒有成功,一定覺得很難過/生氣/不舒服,不管怎麼樣,我會一直陪你。」 

「哇~你今天都去廁所上廁所耶,這是非常棒的事情喔。 

其實照顧者越能自在、安定,孩子也就能透過您的安定,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,同時間也會相對願意去嘗試新的安排,長出新的能力。 

 

在育兒+我們很願意陪著親子一起練習 #觀察 #回應孩子的情緒需要,樂樂媽媽偶爾還是會談及,樂樂因為戒尿布而發生的日常瑣事,但她也同樣會告訴我,當練習先看著孩子的表情、肢體,漸漸讀懂孩子想告訴自己的事情孩子正在努力地掌握自己的身體,這個努力被看見並且被說出來,比成功戒除尿布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