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寧是個安靜的孩子,記得初次來參加活動的小寧,她可以拿一個玩具坐在角落,邊玩玩具,邊看著教保老師帶活動,若主動邀請她一起跑跑跳跳,也會溫的看著,然後搖頭,小寧媽媽當然也會鼓勵小寧跟著老師活動:「寧寧,老師來找妳一起玩,要不要拿著絲巾跟老師一起跳舞呢」,小寧搖搖頭,但是願意接過絲巾。 

 

媽媽:「她在家都可以很自然的玩跟表達,但在外面真的比較慢熱,要花好多時間鼓勵她…她才願意摸一下、動一下。」 

教保老師:「媽媽妳真的觀察好仔細,知道小寧在家跟在外面會有不一樣的反應。」 

媽媽:「都不響強迫她,但是又覺得難得出門,應該要把握時間多多與別人互動。」 

教保老師:「媽媽有考慮到「不強迫」這件事情,真的棒,剛剛在活動看到您有鼓勵她雖然小寧都坐著,但她一直在看著大家喔,她或許正在嘗試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,然後決定自己是否要參與進來。」 

媽媽:「所以不一定是沒興趣或是害怕 

教保老師:「在育兒+,每孩子參與活動的反應與方式不同,小寧是個喜歡先觀察的孩子,而且她很勇敢表達自己要或不要,這也是她棒的地方喔。」 

 

小寧家成為育兒+空間的常客,除了來玩玩具,在空間還會認識同齡孩子,跟教保老師聊聊天,媽媽說:「她參加活動,好像都沒有跟別人或老師玩到,但是回家後,她會重新再玩一次,我都覺得她怎麼會記得,非常驚訝,她原來都有在看。」 

 

我們深知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某些特質,可以用來面對生活的挑戰、學習、因應挫折等等,只是孩子天生氣質,以及與生俱來的獨特性,或許不是那麼容易被改變,因此 #觀察 #適當的回應 孩子當下的狀態,其實是非常重要的,讓孩子時刻知道 #我的存在是重要 #具有意義,孩子自然而然能將原有優勢的個性與特質,在適當的時機展現出來。